行业资讯
- 智慧养老新探索:科技如何守护幸福晚年
- 发布者: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5/11/21 0:00:00
-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,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。截至2024年末,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.1亿,占总人口的22%。在这一背景下,从北京、上海到山东、海南,各地正通过场景创新、模式突破与体系构建,让智慧养老从概念照进现实,托起老年人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聚焦核心场景,破解照护难题
智慧养老的成功,关键在于精准切入老年人,特别是失能老人的真实生活场景。《北京科技赋能养老典型场景研究报告》便系统梳理了八大典型应用场景。调研显示,生活照料与健康管理是失能老人的核心需求,其中如厕、洗浴和进食三大难题尤为突出。
“失能老人照护急需平衡安全与隐私,并确保‘吃得进、消化好’。”北京市科研院智慧养老研究所邢新主指出。当前产品研发正从“概念展示”走向“实用普惠”。以衣物穿脱为例,未来的方向是开发更灵活、实用的智能衣物,使其能主动适配老人不同的身体状态,成为贴身的“穿脱机器人”。
线上线下联动,服务精准触达
除了硬件产品,服务模式的创新同样至关重要。在上海虹口区,一场养老顾问知识竞赛展现了“线上应答+线下服务”的魅力。由三位金牌养老顾问组成的代表队,通过情景剧《虹暖夕阳》,生动演绎了AI养老顾问“虹小宝”如何为独居老人解决就餐与居家安全难题。
自2018年首创“养老顾问”制度以来,虹口区持续深化服务内涵。如今,升级版的“智慧小虹”AI养老顾问甚至支持沪语交互,让老年人用最熟悉的语言轻松获取政策与服务,真正畅通了养老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筑牢安全网底,构建服务体系
智慧养老的普及,离不开坚实的体系支撑。在山东费县,一套县、乡、村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被建立起来:以县级中心为“枢纽”、乡镇中心为“中转站”、村级设施为“触角”,建成各类服务设施147处。同时,费县创新“孝善食堂+”模式,将其与爱心洗衣房等项目融合,提供一体化服务。
安全保障是养老的基石。为此,民政部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《养老机构预收费存管工作指引》,要求养老机构开设唯一的预收费专用存款账户,并对大额、可疑等资金异常流动进行严密监控,从制度上为老年人的“钱袋子”筑牢防火墙。
跨越认知鸿沟,迈向普惠未来
然而,从“试点”到“普及”,智慧养老仍面临挑战。最直接的问题是技术与老人的适配性。许多高龄老人对新生事物接受度低,存在“认知鸿沟”。此外,高端养老机器人价格昂贵,容易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,陷入“看得见、用不起”的困境。
因此,智慧养老的发展必须从“适老”走向“惠老”。“适老”是技术层面的前提,要求产品操作简单、交互友好;而“惠老”则是最终归宿,意味着服务要可及、价格要可承、情感要可依。这需要政府通过补贴、租赁等方式降低使用门槛,鼓励企业研发高性价比的普惠型产品,并始终坚守“科技向善”的价值观,让技术成为亲情的补充而非替代。
中国人民大学黄石松研究员强调,老龄科技创新需走出新路径,要充分利用市场潜力,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。最终,当科技之光能够温暖每一位普通老人的生活时,我们才真正迎来了智慧养老的时代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