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- 没了智慧养老系统,养老院还能护老人安全吗?
- 发布者: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5/11/18 0:00:00
- 一、为啥要聊这个事儿?
现在身边老人越来越多,不少家庭会把老人送到养老院。可养老院的安全太关键了——老人摔一跤、突发个急病,都可能出大事。原本智慧养老系统能靠科技帮养老院盯着安全,可现在很多养老院还没装上,那这些地方到底能不能让老人安全住下去?咱们就从实际情况出发,看看问题在哪儿、又有啥解决办法。
这里咱们会举些养老院的真实例子,拿数据说话,先说说传统养老院的难处,再讲讲没科技帮忙时能怎么改进,最后聊聊未来该咋做。
二、传统养老院护安全,难在哪儿?
2.1护工忙不过来,总有看漏的时候
现在不少养老院里,一个护工要管5个甚至更多老人。白天还好,到了晚上,经常一个护工要看几十位老人。老人起夜时摔了、或者突然喘不上气,护工可能没法马上发现。有养老院统计过,夜间紧急情况,平均要等好几分钟才能有人赶到,可老人摔倒后,黄金救援时间就1-2分钟,慢一点都可能有危险。
2.2老人有风险,提前发现太难
老人身上的毛病藏得深,比如血压忽高忽低、走路姿势不对,这些可能是心脑血管病要发作的信号。可护工光靠眼睛看,根本没法准确判断。有个养老院就出过事,一位老人前一天走路有点晃,护工没太在意,结果第二天就突发中风,差点没救过来。
2.3老人想求助,响应太慢
很多养老院还是靠老人按呼叫铃求助。可有些老人手脚不利索,或者得了痴呆症,根本没法按铃。就算按了,护工从接到通知到跑到老人房间,平均要5分钟以上,等赶到时,可能已经耽误大事了。
三、有了智慧系统,安全能提多少?
3.124小时盯着,不怕看漏
装了毫米波雷达、红外传感器后,老人在房间里的一举一动都能监测到。有个养老院用了AI技术,老人一摔倒,系统立马报警,出错率还不到0.3%,比护工巡查效率高了80%。就算是半夜,也不用怕没人盯着。
3.2不用等老人求助,系统先预警
老人戴的智能手环特别管用,能测心率、还能自动识别是不是摔了。有个养老院用了这手环,老人心率突然变快、或者走路姿势不对,系统马上提醒护工,紧急情况响应时间缩到了47秒,比以前快太多了。
3.3健康问题早预防,少遭罪
智能床垫能监测老人的心率、呼吸,还能记着老人晚上起夜几次。有个试点养老院靠这个,结合数据模型,提前3天就预测出80%的老人可能要长褥疮,及时处理后,老人得慢性病并发症的概率降了42%。
四、没智慧系统,还能咋护安全?
4.1把规矩定细,减少漏洞
有的养老院搞了“三色风险”管理:身体弱的老人标红色,每小时查一次房;身体还行的标黄色,两小时查一次;健康点的标绿色,半天查一次。还细化了交接班的清单,哪项工作没做完、老人有啥特殊情况,都写得清清楚楚,这么一来,意外漏报的情况从12%降到了3%。
4.2改改养老院环境,少出意外
在卫生间装个拉绳报警器,老人站不稳一拉就有人来;走廊铺防滑地胶,防止老人滑倒;床边加护栏,避免老人半夜摔下来。有养老院算过,花点钱做这些改造,能减少60%的跌倒伤害,每花1块钱,能省5块3的后续治疗费。
4.3让家属多参与,一起管
有的养老院搞了微信小程序,每天给家属发老人吃饭、活动的照片,还提醒该给老人送药了。再建个家属、护工、医生的微信群,有问题随时说。这么做后,家属对养老院的信任度提了70%,投诉也少了55%。
五、智慧系统咋让家属更放心?
5.1啥情况都透明,不藏着掖着
智慧系统会自动记着老人每天吃了啥、吃了多少,有没有按时吃药,情绪怎么样,家属随时能看。有个养老院还装了直播,家属能看到老人在活动室聊天、做操,原本担心养老院“搞小动作”的家属少了85%,想退住的人也少了60%。
5.2按老人需求定制服务,更贴心
系统能分析老人的习惯,比如有的老人喜欢早上散步,有的喜欢下午下棋,就照着这规律安排活动。对得痴呆症的老人,还设计了记忆小游戏,玩了之后,老人发脾气、打人的情况少了40%。
5.3降低风险,大家都省心
有了电子围栏,老人不会偷偷跑出养老院;用药提醒功能能避免护工忘给老人吃药。保险公司看到养老院装了这些,给的保险费降了30%,养老院少花钱,家属也更放心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六、总结与往后的打算
其实智慧养老系统不是要代替护工,而是帮护工减轻负担——不用再一遍遍来回巡查,能有更多时间陪老人聊天、帮老人做康复训练。就算现在还没装智慧系统,把规矩定好、改改环境、让家属参与进来,也能护住老人安全。
往后,希望更多养老院能装上智慧系统,同时也别丢了人文关怀,让老人在养老院住得安心,家属也能更放心。
-